136小说网>>竞技 > 清明上河图全文阅读 > 第5章:第一章:从天而降【3】

配色:

字号:

第5章:第一章:从天而降【3】

方丈就把当朝宰相送到了案几前,笔墨纸砚早已经备好,没蔡京题字这回事儿这些东西也是在这儿备着的。就上前了两位和尚,一边一位,在两侧侍侯着。方丈有些为难,一边是皇上,一边是当朝宰相,都得侍侯。但是,不用选择,只能仍然跟在皇上身边。但是不能太近,近了会影响皇上入境。方丈一边瞄着皇上,一边瞄着当朝宰相。当朝宰相在案前凝神了片刻,站了起来,他要干什么?他瞧了瞧皇上,虽然和方丈的目光已经相遇,但是他只是瞧了瞧皇上,就出了去,他有什么事?方丈的目光就望向了侍侯在两侧的和尚,一个和尚摇了摇头,那意思是:不知道这人干什么去了。如厕?大概是如厕。可是人不一会儿就回来,坐在了案前。也不像是如厕。但是人在了案前,方丈就可把精神头儿放在了皇上这儿。

皇上的手背在了后面,皇上的手一松一紧的,那是他的指在节奏着,节奏着地敲着那书,那书就在皇上的手中一松一紧着。皇上时而唇带微笑,时而眉头微皱,时而颔首,但是只有皇上屏息凝神,伫足而望,方丈的心跳才会加速,为那幅作品的命运,为那幅作品的作者,为方丈自己的法眼。要是皇上空手而去,那在方丈这里可是件丢面子的事。怎么着也不能让皇上空手而回。要是空手而回两次,皇上还能不能来了,都是个问题啦。

哦,皇上看到那幅字儿了,皇上皱起了眉头但是眼睛看得直勾勾,非同寻常的凝视。方丈大气儿都不敢出这幅字儿可是自己认为皇上必看中的作品!但是在皇上没有表态之前你可别提前表了态,那甚至会闹得相反了效果因为你的表态如果被皇上找到了破绽皇上定然要批驳你于是,你可能就把那幅作品的命运给影响了。方丈大气儿都不出。方丈看好的作品从来都混杂其间从不特别突出。不如此怎么能够显出皇上的慧眼法眼呢?你可不是蔡京,你要是蔡京还可以行推崇之事。那是一幅行书,书写的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人家杜甫是《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他把那“并序”给拿掉了,就剩下了诗: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其字,有古篆柳叶体之风,然发挥淋漓,其笔画似柳叶,更似飘忽的剑影!

“霜剑乱目,如临其境。”良久,皇上说。

“一少年书之。”方丈说。

皇上一愣,随即轻蔑地笑了,说:“字,朕可带走。”

那人呢?那意思是人就不要了?为什么呢?方丈不解。

“少年为此书,张狂之气过重,当挫之。”皇上的笑现在是诡异的。

方丈肠子都悔青了,自己小心出的那么一句居然毁了少年的锦绣前程!他甚至都想自己掌自己的嘴啊,而且要一边掌嘴一边训诫自己:叫你多嘴!叫你多嘴!“皇上英明。”可是方丈还不得不这么说,只是那声音实在是——过于干涩。

皇上知道方丈是不明白自己的做法的。“少年得意,这朝廷放得下这么个人吗?这大宋放得下这么个人吗?就是那个当朝宰相何以处之啊?”

不就是一手字儿嘛,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说道?方丈不接受皇上的说法。“皇上仁德,也是想着让这个人多经历些磨折,成为大器。”方丈说。

“能不能成为大器,那就看他的造化了。”皇上冷酷地说。

方丈一摆手,就上前了和尚,为皇上收起了那书法作品。

这当口,有跟班而来的人进来将一只毛笔送到了宰相手中,哦,先前出去是吩咐给他取笔!蔡京拿着笔向望过来的方丈说:“使顺手啦。”

方丈会意地一笑。是啊,寺院预备的笔就光考虑皇上了,皇上的字瘦,适宜于狼毫,而蔡京的字呢,刚柔并济,当然可以另有选择了。只是,要是在了宫中,在了皇上跟前,蔡京还会这么做吗?或者,更应该以为,人家是想把字写好,这可是非同寻常差使:为皇家寺院题写匾额。

皇上扫了一眼还没看的那些书法作品,说:“罢了,罢了,还是看京卿的表现吧。”就到了蔡京的面前。

可是蔡京面前的纸上还是一片空白呢。那新拿来的笔饱蘸着浓墨,躺在砚台上。蔡京正双目微闭,两手置于膝上,养神的模样。

“禅定呢?蔡大人。”皇上说。

蔡京似吓了一跳,睁开了眼睛,慌忙站了起来,说:“京悟得几分禅意。”

皇上很郑重地哦了一声。做出来的郑重。表演出来的郑重。

“宰相机敏,出手定然不凡。”方丈说。

蔡京提笔在手,端详了片刻面前的宣纸,提了口气,挥毫写去,或急或缓,或润或涩,转瞬立就,蔡京的往后挺了挺,端详着自己的字。

“蔡大人的字果然蕴涵禅机。”方丈忍不住说。

“大师可解。”皇上忽然管方丈不叫了方丈,叫大师,说不清楚是尊重还是调侃,方正浅浅的笑挂着。

“老衲试解,不妥之处蔡大人可纠之。这大字呢,说的是皇上,一国之君当然皇上一人为大,一人,就是个大字,所以,这大字当大。相字,指的是宰相,宰相当然在皇上之下了,要比大字小,而且,宰相是协助皇上料理朝政的,朝政,国事,宰相以国事为大,所以啊,国字写得比相字大。寺院,宏扬佛法之地,佛法无边,所以那个寺字,就写得最大了。蔡大人的题字传意精妙啊!”

皇上没动声色。佛法要比朕那浩荡的皇恩还大?都在朕的面前说皇恩浩荡,怎么到了这里佛法就要超过了浩荡的皇恩?

“我皇仁德,故常临寺院,与佛同辉。我皇之仁德,与佛法可等,佛法无边,也便是伴随着我皇的仁德普照天下。”蔡京补充。

“哦。”皇上瞧着蔡京,心说你解得牵强,但这也只能是最好的解释了,皇上就溢出了笑,说:“那就找个好的刻匠,别失了蔡大人的神韵。”

“可令有司制作,而后送给寺院。此匾额可是皇上御赐!”蔡京说。

“谢皇上!”方丈向皇上说。

“蔡大人就是会办事!”说罢,皇上就奔了二楼。

皇上在一个大倭瓜面前停下了脚步,停下了目光。倭瓜的前面有一只黑黑的小蚂蚁,它在打量倭瓜,或者说在惊叹倭瓜的巍峨。而那个倭瓜啊,色彩好艳丽啊,红得像一团火焰;它好像在刻意挺拔着自己,傲视着那只小小的黑蚂蚁,它的气势,在挤压着那只蚂蚁。

“此画有趣。”蔡京说。

皇上再斜眼瞅了会儿那画,才点了点头,说:“可拿。回去再细赏。”而后就移了目光,移了脚步。

方丈吩咐收画。皇上的心思琢磨不透,方丈便也懒得去琢磨。

蔡京的嘴撮成了个喇叭形,似在参悟皇上何不取人的道理。

“此画之风,易取巧。”皇上说。

“皇上明断。”蔡京就取消了深思的神情,说。

方丈就向着蔡京嘀咕:“不知道你心里是不是自己在跟自己摇头。”方丈就看到皇上走到了一副大画前。这幅可拼的是真功夫,看你这回还怎么说!

这是一幅界画,画的是晨雾蒸腾中的一座村落,铺展开去的一座村落。或高门大院,飞檐青瓦,或茅屋陋室,鸡喧鸭鸣,或荷锄而出,或乘健马而缓步,树上猫避,树下犬待,深闺女儿绣牡丹,溪畔村妇浣洗木槌高扬,枣树掩窗,垂柳迎飞燕,石桥跨细水,追跳圈之猪村头……

皇上看得津津有味。

蔡京看得津津有味。

方丈看皇上看得津津有味。

题写的画名是:吾乡吾土。落款:山东东武正道。

“似嫌小气。”皇上说。

“胸襟当更开阔。”蔡京说。

方丈心里头可没太慌,因为看皇上的那神情可是想的是这作者能不能更上一层楼的意思。什么作品你都可以做如是想。越是好的作品你越容易做如是想。不好的作品不值得你做如是想。能叫你做如是想那还是因为这作品呢,吸引了你,牵引了你的神思。也许皇上在想,那画还可以铺展开去,铺展开去,就是了大宋的千里江山图,就是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山峦起伏,烟波浩淼;渔村野市,水榭亭台;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斧劈之笔,峭峻跃然。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雄浑壮阔,气势磅礴。观此画,屏息而神动。大相国寺从宫中借得此画临摹于梁。那画的背面还有蔡京的题跋。皇上和当朝宰相赏鉴这画的时候,得意了,就会令蔡京在那上面留下些说明的文字。甚至,亲自题写些文字。这画本来应该享受皇上亲自题写文字的殊荣,但是,也许因为皇上已经把这个年轻人作这画时只有十八岁的年轻人当做了自己的弟子,自己题写有些东西不好道来,就由老蔡题写。老蔡果然明了圣意,道出了年轻人的知遇之隆。

“不及希孟。”皇上摇头,说。

方丈就知道自己刚才是完完全全地进入到了皇上的心境之中。皇上的结论是对的,这画是不及那个叫做王希孟的年轻人可是你取人能那么做比吗?这天底下能有几个王希孟啊?

皇上摇完了头就越过了这一幅大画甚至都没说要了这画。

方丈悲哀起来。啥意思?看来这皇上今天是打定了主意不取人了?皇上的心思真是难以琢磨。君心难测。

后来皇上又选取了一幅画作。“朕每临寺院,都会有意外之收获。观寺院之画作,与观宫廷画院之画作,朕感觉有很大的不同。”皇上对蔡京说。

蔡京眨巴着眼睛,就琢磨。

皇上叹了口气,说:“画院中人,为名所累,作起画来,求稳啦,宁平而不涉险,担心着被耻笑,被同行耻笑,被你老蔡耻笑,被朕耻笑。浏览这寺院中的画作,朕颇能感受一些野趣,妙不可言的野趣。山野之风拂面,心旷神荡。”

“皇上明察。”蔡京连连点头。

“感及此,朕有时候想啊,不如把那些个异才啊,在这儿多放些时日,在外头多放些时日,早早晚晚,也都是大宋的人才。”皇上扫了一眼最后的几幅画,结束了此次的搜寻,径直向楼下而去。走到楼梯当腰,皇上又停了下来,转首对蔡京说:“卿是否觉得朕与此选画标准苛刻?”

“是。”蔡京应得很痛快。

方丈的大嘴也裂开了。

“于此取画,是示于天下人,岂可不苛?”皇上说,而后,继续下楼。




Copyright © 2012 136小说网
第5章:第一章:从天而降【3】是最新章节,小说《清明上河图》版权为原作者北极苍狼所有,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清明上河图,支持正版小说。